核苷(酸)類似物是治療慢乙肝的裡程碑式的藥物,這類藥物可以有效抑制病毒復制,減少肝細胞炎症壞死,進而減少肝硬化、肝癌這類終末期事件的發生。但這類藥物的缺點就是有一部分病人會出現耐藥,而一旦耐藥出現後這個藥就無效了;而無效的結果是肝病可能再次發作。因此,在慢乙肝治療中,耐藥是個非常大的問題,不但病人非常關注,也是醫生們十分關注的話題。
慢性乙型肝炎耐藥的發生主要是選擇性耐藥。乙肝病毒的復制是非常活躍的,每毫升血液裡可以達到109,甚至1010的水平,這麼大量的病毒復制應該說每一個突變位點的病毒株都可能存在。在抗病毒過程中,敏感的病毒株被抑制住了,而慢慢地,不那麼敏感的耐藥株就被篩選出來了。所以,乙肝耐藥是一個選擇性耐藥的過程,需要一段時間來篩選。
目前,在我國上市的核苷類似物有:拉米夫定、阿德福韋、恩替卡韋、替比夫定四個藥。其中,拉米夫定最早上市,所以很多病人應用它而受益,但同時這個藥的耐藥發生率也最高。大規模的臨床試驗產生過相關的數據:拉米夫定一年的耐藥發生率為20%多,兩年大概為40%,三年50%,四年時約為70%;阿德福韋相對要低一些,一年的時候很少,兩年為3%-5%,而五年的時候30%左右的病人會耐藥;目前,替比夫定沒有三年的數據,兩年的耐藥率大概為20%左右;相比而言,恩替卡韋是耐藥率最低的一個藥,就目前來看,五-六年的長期治療後,耐藥率也是低於2%。
如何預測耐藥?
目前,這幾類核苷(酸)類似物都有相對固定的變異位點,耐藥基因檢測是通過檢測這些耐藥位點來評判耐藥的發生情況。當病人還沒有出現明顯的病毒反彈,耐藥基因檢測可以早期就發現耐藥株的存在。不用等到病毒學突破,就可以更早進行干預,及時挽救治療,目的是減少肝炎的發生。此外,耐藥基因檢測有助於選擇耐藥後的處理方案。例如,拉米夫定有好幾個耐藥位點,通過檢測可以發現是哪個位點耐藥,從而選擇合適的後續治療方案。所以,我們建議患者,如果出現病毒學突破之後,有條件的話應該做一下耐藥位點的檢測。大部分醫院的耐藥基因檢測是在出現病毒學突破之後才做的,比如乙肝病毒從陰性變為陽性後。因為,病毒量太低的時候,檢測不到。所以,這個項目並不是臨床上的常規檢查項目。
針對病毒量的檢測,我們采取的是這樣的方法:在慢乙肝治療過程中,病毒量在103以上時,可以用國產試劑檢測;當治療一段時間後,國產試劑檢查不到,可以應用更敏感的進口試劑檢測,如果病毒量很低,進口試劑也檢測不到的話,我們就放心了;但如果國產試劑檢測不到,而進口試劑檢測的病毒量一直在700、800左右持續,說明病人的耐藥風險也大大增加。
我們還有一些預測的方法,如個體化治療:當病人治療半年後,看病人的治療反應,從而幫助判斷患者後續耐藥的概率。例如,當一個病人應用拉米夫定或替比夫定半年後,如果病毒量被壓得很低,甚至檢測不到,那麼兩年後耐藥的風險也是很低的。
此外,應用拉米夫定後再換用恩替卡韋後,耐藥發生率會增加,這就是可能存在針對拉米夫定預存耐藥。這也是臨床上的檢查之一,在治療過程中,需要更換藥物的病人可以做相應耐藥檢查。
核苷(酸)類似物耐藥後,如何處理?
在乙肝治療過程中,抗病毒是最重要的,從長期治療的角度來看,強效低耐藥的藥物是優先選擇。
恩替卡韋需要病毒突破三個位點後才能發生耐藥,而拉米夫定、阿德福韋只需要病毒突破一個位點就可以耐藥了。而一個位點耐藥會更容易,而三個位點的耐藥變異就相對困難。
拉米夫定一旦出現耐藥後就需要處理。然而,拉米夫定出現耐藥後換用恩替卡韋的治療反應並不好。因為有交叉耐藥,拉米夫定出現耐藥後,恩替卡韋的耐藥風險會大大增加。有數據表明,拉米夫定耐藥後的病人換用恩替卡韋並加量使用,五年耐藥率是50%,也就是說會有一半的病人出現恩替卡韋耐藥。
目前,針對拉米夫定耐藥,國內外指南的首選建議是換用替諾福韋。但是目前國內沒有替諾福韋,所以在拉米夫定的基礎上加上阿德福韋聯合治療,這時大部分病人可以解決問題。然而,仍然有少部分的病人效果並不好,因為阿德福韋的抗病毒作用較弱,有些病人的HBV-DNA遲遲不能轉陰,一旦轉氨酶升高、肝炎發作就比較麻煩。
替比夫定的耐藥和拉米夫定的處理差不多,因為替比夫定的耐藥位點204I和拉米夫定是共同的,所以,耐藥之後基本上也是加阿德福韋這個方案。國外的指南推薦的是替諾福韋,但沒有替諾福韋的情況下,也可以換用和拉米夫定耐藥後類似的方案。
而阿德福韋耐藥後,可以加上拉米夫定;或者加上替比夫定;患者換用恩替卡韋也是可以的,因為都沒有交叉耐藥;但聯合拉米夫定或替比夫定是最好的。
理論上,核苷(酸)類似物耐藥後可以選擇干擾素治療,但還是要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區別對待。如果病人的轉氨酶也出現升高了,干擾素治療就是很好的機會;但如果轉氨酶升高10倍以上,並且患者出現黃疸,這時就不建議干擾素治療了。所以,核苷類似物耐藥後能否換用干擾素還需要具體分析,目前臨床證據並不是很多,也是在探索過程之中。
如何減少耐藥的發生?
一適應症的選擇,要選擇處於免疫活化期的慢乙肝病人,而非攜帶者。因為免疫耐受的人發生耐藥的幾率很高,而處於免疫活化期的患者本身機體免疫在和病毒斗爭,再加上藥物就可以雙管齊下,這樣發生耐藥的風險也會降低。
二藥物的選擇,即首先選擇強效低耐藥的藥物,可以降低長期治療耐藥的發生。
三適當應用聯合治療。初始聯合治療一直存在爭議,指南也沒有明確推薦。但是,對於肝硬化且高病毒載量的病人,可以建議初始聯合治療,主要是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韋的初始聯合治療。但這兩個藥聯合是否就比單用恩替卡韋效果好,目前沒有太多的資料。此外,國產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韋聯用的價錢還是比單用恩替卡韋便宜。所以,從經濟等方面考慮,聯合治療也是一個降低耐藥發生概率的方法。
四耐藥監測、隨訪,從而實施優化治療、個體化治療(也是路線圖的概念)。使用核苷類似物以後,如果沒有選擇強效低耐藥的藥物,就一定要隨訪監測。一般以半年作為評價點,如果效果好,就繼續使用;如果不好,就要趕緊進行調整。這是降低耐藥發生的一個重要的手段。
因此,控制、降低耐藥是在初始選擇的時候就要考慮選擇方案,監測過程中及時發現耐藥並挽救治療,從而減少耐藥的發生、降低肝炎的活動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