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肝病網 >> 肝病護理 >> 常見誤區 >> 乙肝“兩對半”的測定誤區

乙肝“兩對半”的測定誤區

  乙肝“兩對半”即HBsAg、抗HBs、HBeAg、抗Hbe和抗HBc等,做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學標志物,其臨床意義主要用於判斷患者是否感染過乙肝病毒。但現在有些臨床實驗室開展的乙肝“兩對半”的定量測定,竟然用以判斷乙肝患者臨床治療的效果,這是一個誤區,是對這之間的關系不了解所致。

  目前針對感染性疾病抗病原體的藥物治療主要有兩類,一是殺滅,如梅毒和結核病的抗菌素應用治療;二是抑制,如乙肝和丙肝的抗病毒治療。當治療有效時,前者表現為病原體的消失,後者表現為病原體數量的動態性降低。因此,與治療效果密切相關的是病原體的存在與否或存在數量的多少。而抗體,因其是機體對病原體特定抗原成分的特異免疫應答的產物,即使是病原體因抗菌或抑病毒藥物的應用已消失或大大減少,也可能在體內存在相當長一段時間或持續存在,其與病原體的存在與否或存在數量無正相關關系。

  也許有同道要問,那麼病原體抗原呢?那不是病原體上的一部分嗎?應該說其含量高低與病原體之間有正相關了吧。這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如上面提到的HBsAg和HBeAg就不行,因為HBsAg在乙肝患者血循環中以三種形式存,即圓形顆粒、管形顆粒和Dan顆粒,其中只有Dan顆粒中存在乙肝病毒,但其僅占所有HBsAg的0.2%,其他絕大部分為空的圓形顆粒和管形顆粒,所以HBsAg和乙肝病毒之間自然就缺乏正相關。而HBeAg通常與乙肝病毒存在之間有很好的正相關,它也是乙肝患者傳染性強弱的一個主要血清學指標,按理應該可以作為乙肝患者抗病毒療效的觀察指標,實際上也有很多人在這樣做,但由於乙肝病毒基因組的前C區常易出現點突變,使得HBeAg表達的缺失,此時血清HBeAg測定為陰性,但病原體仍大量存在。因此,HBeAg也不能作為乙肝患者抗病毒療效觀察的指標。

  在乙肝“兩對半”中,真正有定量測定價值的只有抗HBs,但這種測定也不是用於臨床乙肝患者療效觀察,而是用於人群乙肝疫苗注射效果的判斷,也就是說,當某人注射疫苗後,如外周血中抗HBs定量超過10mIu/ml,則說明受免疫者具有對乙肝病毒免疫力,免疫力及持續時間與抗HBs含量高低應成正比。

Copyright © 環球肝病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