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首次針對乙肝患者進行的調查,中華醫學會公布了結果。結果顯示,乙肝對患者生活造成了全方位的負面影響,6成患者生活習慣徹底改變。3成以上的患者治療目標定為不切實際的“徹底清除乙肝病毒”,而國際上公認的防治指南中明確指出:乙肝的治療目標是——長期抑制病毒,延緩疾病進展成肝硬化、肝癌。
此次調查是在北京上海等6個城市400多名乙肝患者中進行的。調查發現,約有60%的患者在得知自己患病後,原先的生活習慣被徹底改變了:分別有59%和61%的患者認為乙肝對自己與子女的關系,自己與伴侶的關系產生了嚴重影響,使其不能正常承擔家庭中的角色。同時,由於擔心自己會發展成肝癌,很多患者的心理狀況也受到了嚴重影響。本調查顯示,47%的患者擔心單位如果發現他們患有乙肝後會失去工作,48%的患者在被診斷為乙肝後經常缺勤。對此,復旦大學醫學院附屬華山醫院傳染病科教授、博士生導師翁心華教授表示:由此造成的對於我國整體社會生產力的負面影響也是非常巨大的。
在乙肝患者對乙肝疾病的認知方面,調查發現,約有1/3的患者不了解乙肝致病的根本原因是乙肝病毒的持續復制,50%的患者錯誤地認為,共同進餐及其他唾液傳播方式會傳染乙肝,同時,35%的患者甚至認為乙肝是可以治愈的,這反映出很多患者對於乙肝的致病原因、傳播途徑和慢性化的認識上存在嚴重誤區。這些認知的誤區不僅僅存在於患者方面,事實上,它也是當前社會上存在的乙肝歧視現象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