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約有20億人已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其中3.5億乙肝病毒攜帶者中有近1億中國人,全球每年大約70萬病毒性肝炎相關死亡人群中我國占近半。
肝炎通常是由病毒造成的,毒性肝炎分為甲、乙、丙、丁和戊型,其中乙肝和丙肝會導致肝硬化和肝癌。雖然人們對於“肝炎”一詞不再陌生,但是很多人對肝炎認識不足,甚至存在一些誤區,嚴重影響了對肝炎的防治。近日,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地壇醫院肝病中心內五科主任邢卉春詳細解讀了肝炎的六大常見誤區。
誤區一:肝炎都具有傳染性
肝炎有病毒性及非病毒性。目前已確認的病毒性肝炎有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及戊型肝炎五種。甲型及戊型肝炎是通過消化道傳播,而乙型、丙型及丁型肝炎通過母嬰垂直、血液、體液、注射及性接觸等傳播。對於乙型、丙型及丁型肝炎,日常工作或生活接觸,如同一辦公室工作(包括共用計算機等辦公用品)、握手、擁抱、同住一宿捨、共同用餐、共用廁所等無血液暴露的接觸一般不會傳播。這也是衛生部出台關於入職入學體檢時不再查乙肝相關指標的依據。而非病毒性肝炎如藥物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沒有傳染性。因此不是一接觸肝炎病人就會被傳染的。
誤區二:“小三陽”好“大三陽”不好
所謂大三陽是乙肝五項中HBsAg、HBeAg及抗HBc三項陽性;小三陽指乙肝五項中HBsAg、抗HBe及抗HBc三項陽性(區別在於HBeAg與抗HBe何者陽性)。慢性乙型肝炎病情輕重要看肝功能等指標的好壞;傳染性大小要看血中病毒載量。在抗病毒治療中在HBVDNA檢測不到後,如果伴隨大三陽變成小三陽,提示病毒在被清除中,但如果HBVDNA仍然陽性,即使已變成小三陽也還是有病毒活動。因此,要依不同的時間、背景辯證地看待大三陽和小三陽。
誤區三:保肝治療能治愈肝炎
乙肝病毒、丙肝病毒是造成肝炎發生發展的根本原因。保肝治療是病毒性肝炎的一種對症治療,轉氨酶降至正常也並不等於慢性肝炎治愈,病毒仍然潛伏於肝細胞內,隨時可能引起再次轉氨酶升高。因此,抗病毒治療才是各種治療的最重要的治療,只有把病毒長期抑制,才能避免病毒繼續破壞肝髒,這才是治療的根本。另外乙肝的抗病毒治療較艱難,千萬不能迷信“江湖游醫”和一些虛假廣告所謂的保證“澳抗轉陰”之類的話而延誤治療。
誤區四:乙肝病毒無需抗病毒治療
由於乙肝病毒復制的特點,很難被目前的抗病毒藥徹底清除,但可以長期抑制,只要病毒被抑制,就不會對肝髒造成破壞,患者的病情就能穩定,這樣患者就可以正常的工作、學習、生活,這就是我們治療所要達到的目標之一。因此即使不能清除,有效的抑制病毒也是有益的,必要的。
誤區五:乙肝治療易產生藥物依賴性
乙肝抗病毒治療是長期的,但這並非是對藥物的依賴,而是我們為了保持已獲得的療效而不停藥。如果治療無效是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停藥的,而不會出現任何戒斷症狀。這和一些毒品的依賴性是完全不同的。
誤區六:慢性乙肝炎攜帶者沒必要治療
在臨床工作中經常見到首次就診即為肝硬化或者肝癌的患者,通過追問病史發現這些患者既往知道自己是HBsAg(+)攜帶者,平時因“工作忙”、“沒有什麼異常感覺”不就醫,但一旦有不適常常就是疾病晚期,十分可惜。由於慢性乙型、丙型肝炎經常是在靜悄悄地引起肝細胞損害、纖維化甚至肝硬化、肝癌。因此一旦發現有乙肝或丙肝病毒感染,就要與醫生建立良好的聯系,定期到醫院檢查肝功及病毒學等各項指標,以便及早發現病情變化,及時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