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性肝膿腫體征有重病容,可有輕度黃疸,肝腫大並有壓痛或叩痛,如膿腫位於上方則示肝上界抬高,或有右側胸腔積液征,肝膿腫部位局部皮膚可有凹陷性水腫,甚或局部隆起。化驗可見白細胞顯著增高,中性比例達90%左右,甚者出現左移。
1、細菌性肝膿腫的感染來源、途徑與病原: 全身各部化膿性感染,尤其腹腔內感染,可通過下述途徑進入肝髒: ①膽道:據報道,約22~52%細菌性肝膿腫來自膽道炎症,包括膽石、膽囊炎、膽道蛔蟲、其他原因所致膽管狹窄與阻塞等。 ②門靜脈:所有腹腔內、胃腸道的感染均可通過門靜脈進入肝髒。過去細菌性肝膿腫最常見來源為化膿性闌尾炎,可占30~50%,近年已被膽道感染所取代。其他還有潰瘍病、憩室炎、潰瘍性結腸炎、大腸癌伴感染、痔核感染等。 ③肝動脈:全身性或其他全身各部化膿性疾病,如敗血症、化膿性骨髓炎、癰疖、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呼吸道感染等均可通過肝動脈進入肝髒。這種途徑約占細菌性肝膿腫的10%左右。 ④鄰近組織器官化膿性炎症的直接蔓延:包括膽囊、右腎、潰瘍病穿孔、胰腺、膈下膿腫等。 ⑤其他尚有創傷、異物等所引起者,亦有來源不明者。膿液培養提示,革蘭氏陰性菌多干革蘭氏陽性菌,常見者為大腸桿菌、鏈球菌和葡萄球菌。其他如副大腸桿菌、變形桿菌、綠膿桿菌、產氣桿菌、傷寒桿菌、霉菌等均曾有報道。混合感染多於單一細菌感染。細菌性肝膿腫可多發或單發,以多發常見,但右肝遠多左肝。機體反抗力減弱也是本病發病的重要內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