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語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近年來,隨著越來越多的干擾素和核苷類似物應用於慢性乙型肝炎治療,對付乙肝病毒的“武器”可謂越來越多。但目前的藥物尚達不到徹底清除乙肝病毒的目的。並且,醫生發現,對於同一種藥物,不同患者的療效不同,而抗病毒治療到24周的療效,具有重要的預測作用,能提示醫生調整治療方案,幫助病人“擊退”病毒。
更多醫生認可抗病毒
目前已知,乙型肝炎病毒在患者體內不斷復制,是造成慢性乙型肝炎發病、病情進展,及出現肝硬化、肝癌的主要原因。很多文獻資料表明,病人體內的病毒量越高,轉變成肝硬化和肝細胞癌的幾率越高。台灣曾對3851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進行了11年的追蹤,研究者發現,病毒在血液中的水平越高,肝癌的發生率越高。因此,抗病毒治療才是乙肝治療的關鍵。正確的治療目標應當是長期抑制病毒,以控制肝髒炎症,延緩甚至阻止疾病進展為肝硬化、肝癌,最終達到對疾病的長期控制。
可喜的是,《中國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頒布一年來,國內醫生對於“抗病毒治療”的認知有了明顯的提高。前不久,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名譽主任委員翁心華透露,認為“抗病毒治療”最重要的醫生已經從以前的79.4%增加到目前的93.3%,結束了只知道保肝、降酶的時代。
抗乙肝要打持久戰
但抗病毒治療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患者要有耐心,做好打持久戰的准備。《中國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推薦,e抗原陽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俗稱大三陽)用核苷類藥物治療一年後,如乙肝病毒dna檢測不到(pcr方法),同時e抗原轉陰,e抗體轉為陽性,應繼續維持治療至少1年後才能停藥。對於e抗原陰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則療程相對更長。
目前,糖尿病、高血壓病等慢性病需要終身治療的觀念已深入人心,乙肝患者也應接受長期“抗戰”的理念,在有經驗的專科醫生的指導下堅持長期抗病毒治療。在臨床上,我們經常看到,許多對抗病毒藥物反應較好的病人,如能夠按照醫生的要求堅持長期抗病毒治療,最終達到了對病毒的完全抑制,停藥後也沒發生反跳。
1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