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肝病網 >> 肝部疾病 >> 乙肝 >> 乙肝治療 >> 清除乙肝表面抗原不再是夢想

清除乙肝表面抗原不再是夢想

  “乙肝表面抗原轉換在部分慢性乙肝患者中間是有可能實現的。”在近日深圳召開的全國中青年專家肝病論壇上,香港肝病學會主席、香港中文大學肝髒護理中心主任陳力元教授指出,表面抗原是重要的臨床指標。表面抗原滴度的變化,提示治療後的療效,是預測療效的風向標,建議有條件的醫院開展這個檢測項目。

  cccdna是乙肝病毒復制的“源頭”

  如何判斷乙肝病人的預後,一直是困擾臨床醫生的難題。血清中hbvdna的變化是判斷療效的重要指標。但臨床發現確實有很多乙肝病人,治療後即使血清中hbvdna在正常值以下,預後仍不樂觀,停藥後hbvdna常會反彈,甚至導致病情反復。

  陳力元教授強調,與血清中hbvdna相比,潛伏在肝細胞裡面的共價閉合環狀dna(covalentlyclosed circulardna,以下簡稱cccdna)可以更好地從根本上反映乙肝病毒的復制情況,可以幫我們更准確地預測患者對治療的長期反應。

  “cccdna是乙肝病毒復制的原始模板,它好像是病毒生產線的源頭。只有消滅了這個源頭,才算是把病毒從體內徹底地清除干淨,”陳力元教授如此比喻。如果患者用藥後,只是清除了血清中的hbvdna,一旦停藥,細胞中的cccdna還會復制出更多的病毒,正所謂“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為什麼cccdna如此重要,臨床上卻極少開展相應的檢查?這是因為cccdna主要存在於肝細胞內,靠抽血檢測不到,只能借助有創的肝髒穿刺。更重要的是cccdna含量很低,每個肝細胞裡只有5―50個拷貝。“能夠准確檢測的實驗室在全球范圍內也屈指可數,這使得目前臨床上很難推廣這項技術。”陳力元不無遺憾地說。

  監測表面抗原滴度,把握療效預測的風向標

  為進一步揭示抗病毒治療對乙肝病毒的源頭―cccdna的影響,醫務界和廣大患者都希望能有一種檢測方法,既能反映治療前後cccdna的水平,在臨床上又切實可行。陳力元教授和他的同事們進行了臨床試驗,觀察患者接受聚乙二醇化干擾素與口服核苷酸藥物聯合,或單藥治療後,肝細胞cccdna、血清中乙肝表面抗原滴度和血清hbvdna及其他指標的變化。結果顯示,治療中乙肝表面抗原滴度與cccdna水平存在很好的相關性,其變化趨勢也很吻合。而hbvdna及其他指標與cccdna的相關性都不如表面抗原定量。“就這一觀察而言,乙肝表面抗原滴度可以反映cccdna的水平,監測表面抗原滴度,有助於把握療效預測的風向標,鑒於這是從小型的研究中得出的觀察結果,結論還有待於更大規模的臨床研究得以證實。”

1 2 下一頁

Copyright © 環球肝病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