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肝內脂肪含量僅占肝濕重的3%至5%,如果脂肪含量超過肝髒重量的10%,即被稱為脂肪肝。脂肪肝的病理生理尚未充分了解,但主要是肝內脂肪代謝異常,肝細胞內脂肪增多所致。
隨著人們餐桌上飲食的豐富,特別是高脂肪、高能量食物的過多攝入,患脂肪肝的人越來越多了,而且患病年齡逐年下降。
■孩子吃完不運動,脂肪肝“大功告成”
有媒體曾報道,陝西省西安市兒童醫院在檢查中發現,一個11個月大的胖男孩患上了脂肪肝。
當醫生把這個結果告訴其父母時,兩位家長大為不解,在他們看來,只有大人才會得這種病。
據醫生了解,這個胖寶寶能吃能睡,身體健壯,家人十分喜歡。為了讓孩子健康成長,父母想盡辦法給孩子補充各種營養品,並隨時隨地地喂奶。到11個月大時,小寶寶的體重已達到14.5公斤,相當於一個三四歲孩子的正常體重。
盡管11個月大的孩子得脂肪肝可能屬於特例,但據全國流行病調查統計顯示,城市中嬰幼兒的肥胖率已超過45%;在肥胖嬰幼兒中,30%至40%患有不同程度的脂肪肝。想方設法讓孩子多吃、吃好的在許多嬰幼兒家庭中是非常普遍的事,許多孩子在大人的陪護下蹲在“汽車”堆或毛絨玩具中邊玩邊吃,不願到戶外活動鍛煉,加上長時間地看電視、玩游戲,孩子運動量少,營養便以脂肪的形式儲存在身體中,於是我們常常能看見肥頭大耳、前挺後撅的胖娃娃們。“大胖小子”一直被人們津津樂道,但脂肪不僅能長在讓人看得見的地方,也會堆積在我們看不到的地方。肝髒是人體最大的化工廠,肝細胞就如同一個個“生產車間”,如果此時還不斷地“輸送”營養,“生產車間”就會慢慢變成“脂肪倉庫”,到此時,脂肪肝就“大功告成”了。
脂肪肝對於成人的傷害是嚴重的,對小兒的危害就更大了。肝細胞內長時間地被脂肪堆積,會使血液供應、氧氣供應及自身代謝受到影響,造成正常肝細胞被擠壓變形,肝細胞大量充血水腫,炎症浸潤劑肝細胞壞死,日久還會逐漸發展成為肝硬化。
■小兒脂肪肝最常見的病因是飲食結構不合理
“在哪兒跌倒就在哪兒爬起。”把這句俗語放在這裡有兩個含義:小兒脂肪肝最常見的病因就是飲食結構不合理,那就調整飲食使之合理,讓脂肪肝得以逆轉;孩子患成人病是大人的責任,因此調整孩子的飲食結構也是家長的責任。
家長要明白導致孩子患脂肪肝的
不合理的飲食結構是什麼———主要是營養過剩造成過度肥胖。
首先是高脂飲食或長期大量吃糖、澱粉等碳水化合物,使攝入的能量遠多於消耗的能量,多余的能量便轉化為脂肪貯存於體內;其次是蛋白質攝入不足和食物中缺乏B族維生素,尤其是維生素B1缺乏,這會使肝髒內的脂肪代謝發生障礙,脂肪得以在肝髒積聚。另有調查顯示,患有脂肪肝的孩子中還存在偏食、厭食等不良習慣,同時,不愛運動是胖孩子的通病。
明白這些之後,父母就要在日常的膳食安排中予以注意———
第一要讓孩子接受合理的飲食結構。有調查顯示,肥胖孩子中有65%至80%愛吃肉。孩子正處於生長發育階段,飲食中不可缺少蛋白質,但肉類食物含脂肪過多,可以讓孩子多吃牛奶、魚類、豆制品等食物,它們富含優質蛋白,同時油脂含量遠遠低於肉類。這樣的飲食安排有助於保護和促使已受損傷的肝細胞的修復和再生。
第二要限制能量的攝入。要控制糖類和脂肪的攝入,當攝入超過代謝需要時,就會變成脂肪在體內貯存。胖孩子都感興趣的油炸類食品、高熱量零食和碳酸飲料一定要有節制。
第三要保證充足的維生素攝入,尤其是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C。要多吃粗加工的谷物食品,多吃新鮮的蔬菜瓜果。
第四要讓孩子養成熱愛體育鍛煉的好習慣,及時把多余的能量消耗掉。即便是不會走路的孩子,也不能總是每天抱著,翻翻身、爬一爬,在大人的幫助下做做肢體體操,不僅對孩子身體有好處,對智力發育也是有益的。
■孩子的健康從母親懷孕開始
英國今年實施的一項舉措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從2007年起,如果一個英國孩子在體檢中被發現體重超標,其父母將收到政府的警告信。
我國雖然沒有這樣的措施,但我們可以從英國衛生大臣帕特裡夏·休伊特對此事的評價中感知兒童的健康與家庭和父母之間的重要關系———“家庭對孩子的飲食和鍛煉施加最初和最大的影響。”近幾年,我國肥胖兒童的比例不斷攀升,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母親在妊娠期間營養補充過量,造成小孩出生體重太大,8斤、9斤、10斤,甚至12斤孩子的出生已不算新鮮事了。
肥胖是許多疾病的源頭,而這源頭的源頭首先來自母親的懷孕期。有些孕婦及其家人總怕胎兒營養不夠,所以寧多勿少,不僅大量進食日常食物,還不斷增加補品,致使孕婦體重直線上升,胎兒也“水漲船高”。
有不少家長對兒童肥胖不以為然,認為等將來長個時“一抻”就瘦了。這是很錯誤的。兒童肥胖不僅會給孩子帶來腸胃、內分泌、心血管、骨骼肌肉、呼吸系統等身體生理上的不良影響,還會因外形臃腫、體態笨拙帶來精神方面的問題。而且,有數據顯示,肥胖兒童中有60%至70%長大後會成為肥胖人,將持續體會肥胖帶來的包括脂肪肝在內的種種病痛。
所以,預防肥胖,遠離肥胖帶來的疾病,就從現在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