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種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髒損害為主的一組全身性傳染病,按病原學主要分為甲、乙、丙、丁、戊型。其中甲型病毒性肝炎(甲肝)和戊型病毒性肝炎(戊肝),主要通過糞-口途徑傳播,臨床上以疲乏,食欲減退,肝腫大,肝功能異常為主要表現,部分病例出現黃疸,主要表現為急性肝炎,無症狀感染者常見。冬春季節常是甲肝戊肝發病的高峰期。
甲肝戊肝傳播途徑類似
甲肝的傳染源為急性期患者和隱性感染者。甲肝的傳播途徑主要通過糞-口途徑,糞便污染飲用水源、食物、蔬菜、玩具均可引起流行,水源或食物污染可致暴發流行。
戊肝的傳染源和傳播途徑與甲肝類似,多由於不潔食物或飲品引起,暴發流行均由於糞便污染水源所致,原有慢性HBV感染者或晚期孕婦感染戊肝後病死率高。
甲肝和戊肝一般為自限性疾病,多可完全康復,急性期應進行隔離,症狀明顯及有黃疸者應臥床休息,恢復期可逐漸增加活動量,但要避免勞累,飲食宜清淡易消化,適當補充維生素,熱量不足者應靜脈補充葡萄糖,避免飲酒及應用損肝藥物,用藥物對症及恢復肝功能。
急性肝炎有兩種類型
急性肝炎包括急性黃疸型肝炎和急性無黃疸型肝炎。
急性黃疸型肝炎分為:黃疸前期、黃疸期、恢復期,總病程2-4個月。
黃疸前期:約80%患者有發熱伴畏寒,主要症狀全身乏力,食欲減退,惡心,嘔吐,厭油,腹脹,肝區不適,尿色加深,此期5-7天;
黃疸期:尿色加深,鞏膜和皮膚出現黃疸,1-3周黃疸達高峰,肝大,有壓痛及叩擊痛,部分患者有輕度脾大,ALT升高,血清膽紅素升高,尿膽紅素陽性,持續2~6周。
恢復期:黃疸消退,症狀消失,肝功能恢復正常,持續1-2個月。
急性無黃疸型:一般症狀較輕,病程較短,易忽略,僅表現為乏力、食欲減退、腹脹和肝區疼,部分患者無臨床症狀(亞臨床型),可有肝大。恢復較快,病程多在3個月內。
如何預防甲肝和戊肝
控制傳染源:急性患者應隔離治療至病毒消失,凡現症感染者不能從事食品加工、飲食服務、托幼保育等工作。對獻血者進行嚴格篩查,此類患者不得獻血。
切斷傳播途徑:做好食品衛生,食具消毒等,防止病從口入,高溫加熱60℃30分鐘,或80℃5分鐘,或100℃1分鐘即可使之滅活,如家中有甲肝戊肝患者,高溫加熱餐具即可切斷傳播途徑。
對一些自身易攜帶致病菌的食物,如貝類、螃蟹,尤其是能富集甲肝病毒的毛蚶等海水產品,食用時一定要煮熟蒸透,杜絕生吃、半生吃以及腌制後直接食用等飲食習慣。
保護易感人群:目前在國內使用的甲肝疫苗分為甲肝純化滅活疫苗和減毒活疫苗兩種類型。滅活疫苗是滅活後純化的全病毒顆粒,減毒活疫苗是減毒的活病毒。減毒活疫苗價格低廉,而滅活苗由於病毒被充分滅活,不存在毒力恢復的危險,安全性有充分保障,國外均使用滅活疫苗,接種對象為抗HAV IgG陰性者。在接種程序上,減毒活疫苗接種一針,滅活疫苗接種兩針(0、6月),對近期有與甲肝患者密切接觸的易感者可用人丙種球蛋白進行被動免疫預防注射,時間越早越好,最遲不宜超過接觸感染後7-10天,免疫期為2-3個月。關於戊肝疫苗問題,2012年由我國專家研制成功的世界上第一個用於預防戊肝的疫苗,三期臨床驗證保護率達到100%。
甲肝病人應及時報告當地的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采取有效措施隔離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控制疾病的流行。早期報告對控制疫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