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肝病網 >> 肝病百科 >> 肝病就醫指南 >> 黃疸與肝炎 防治法

黃疸與肝炎 防治法

  最近,老王全身皮膚和眼白發黃,上腹部時有脹痛,食欲也不太好,見了油膩的東西就惡心,小便顏色也很深,老王以為得了病毒性肝炎,趕忙到醫院診治。醫生詳細問了老王病情,讓他去查肝功能、“兩對半”及其他項目。結果發現,其他項目皆正常,唯有膽紅素明顯升高。後來,通過B超檢查,明確診斷為膽石症,經過消炎、利膽、排石等治療,症狀緩解,黃疸很快消退。

  臨床上,引發黃疸的疾病很多,包括肝炎在內,以下常見疾病均可引起黃疸。

  消化道腫瘤主要是肝癌、膽囊癌和胰腺癌等,小腸腫瘤也可能壓迫肝膽管而引起黃疸。這種黃疸的臨床特點是病情變化、發展快,合並症多;腫瘤標志物檢查呈現陽性;有時可觸摸到肝膽區域腫塊。如果不能及時發現,常常引起深度黃疸,並伴有顯著疼痛和惡液質表現。

  肝膽結石及其感染肝膽結石所致的黃疸既是重要的臨床特征,又是最有價值的診斷依據。如果黃疸呈現進行性加深,肝功能減退程度與黃疸不成正比,給予激素治療無效,就要慮及這類感染。

  藥物性肝損害能夠引起黃疸的藥物有很多,常見的有抗結核藥、抗精神病藥、解熱鎮痛藥和部分抗生素。一般是在服藥後數日或數周出現黃疸,而肝功能損害程度較輕,除黃疸指數和轉氨酶升高外,其余肝功能指標基本正常;加之具有停藥後黃疸減輕的特點,就可初步做出藥物性肝損害的診斷。

  42歲的李某來自江蘇句容,20年前確診患有乙型肝炎,於外地醫院多次保肝治療。近期由於反復無力、食欲較差、尿黃加重,遂至南京市第二醫院求治。該院肝內科俞海英主任醫師診斷、檢查後,確診為病毒性肝炎乙型,慢加亞急性肝衰竭,並伴有甲狀腺功能亢進。治療期間患者煩躁,出現肝性腦病I期,黃疸指標進行性上升,總膽紅素上升至553.8微摩爾/升(umol/L)。肝內科專家先後予兩次人工肝支持治療,並行保肝、退黃、降酶、血漿、凝血因子,補充白蛋白,同時控制甲亢。治療後患者病情緩解,黃疸指標逐漸下降,且甲狀腺功能也逐漸好轉。

  俞海英主任提醒大家,肝衰竭易引起肝性腦病、腹水、休克等並發症,對身體危害極大。慢性肝病患者一旦發現乏力不適、惡心嘔吐、食欲不振等症狀應及時至專科醫院就診。另外對於一些重型肝炎患者,應該定期檢查肝功能指標,若發現黃疸指標急劇升高,應馬上就診。

  近段時間來,家住陝西延安65歲的李老伯發現自己的尿液成了濃茶色,一兩天不換內褲,就連內褲也變黃了。到醫院去檢查,發現患上了黃疸。這下,他心裡沉甸甸的。到底哪兒出毛病了呢?

黃疸與肝炎 防治法

  黃疸常提示肝膽、血液疾病

  黃疸是一種重要的臨床症狀,最容易發現黃疸的部位是鞏膜,瓷樣的白眼珠深淺不一被染黃了,或出現皮膚發黃,甚至內衣、內褲也可染黃;有的人則發現尿變成濃茶色、大便色變深、變淺。這些改變是因為組織被膽紅素浸染,和它從尿、便排洩的緣故。

  黃疸出現是一個重要信號,常常提示有肝膽、血液疾病,尤其是前者。

  老年人黃疸“三多一重”

  黃疸可見於各種年齡的人,其中老年人的黃疸有許多不同於一般年齡人的地方,醫生常把年齡當成診斷黃疸病因的重要界限,老年人黃疸有以下特點。

  腫瘤病變多老人黃疸約半數以上為腫瘤性疾病,如胰腺癌、膽系腫瘤、原發性肝癌(與乙肝、肝硬化有關)、肝轉移癌(來自結腸、肺、胃、乳房、前列腺)等。不少病例最先出現的就是黃疸。其次是結石性病變。

  藥物引起的多由於老年人體弱多病,服藥機會和種類相對要多,引起黃疸的常用藥有:紅霉素類、抗痨藥、某些解熱鎮痛藥、治療痛風藥、安眠藥等。

  延誤發現的多老人黃疸多是被旁人發現的,因為老年人活動范圍小,接觸的人較少,黃疸被發現的機會相對也少些。

  急性肝炎病情重老年人患急性病毒性肝炎不如中青年多,但一旦染病,出現黃疸,提示病情沉重,不可掉以輕心。

  留意細節,及時發現黃疸

  老年朋友及其家人要仔細留意以下細節,或許能幫助您及早發現黃疸:

  家人或朋友要常看看老人鞏膜有無黃染;

  每次如廁時,莫忘回頭望,看看大小便顏色有無變化;

  健康查體或化驗時,帶上膽紅素定量項目;

  不論有無黃疸,都可定期作上腹部B-超檢查;

  不明原因的皮膚瘙癢,可能是黃疸的一種症狀;

  徹底治療乙肝、膽囊炎、膽石症,老年人無症狀膽石症、膽囊萎縮鈣化,力爭手術治療。

  積極治療糖尿病,可減少胰腺癌、膽系疾病風險。

  一位85歲高齡的男性患者,由於長期的膽道梗阻,膽汁排洩不暢引起全身皮膚及鞏膜黃染、全身瘙癢、食欲不佳、肝功能惡化,遂至南京市腫瘤醫院求治。通過B超、增強CT、病理檢查確診為胰頭占位。

  經專家會診,南京市腫瘤醫院介入科決定為患者行經皮肝穿刺膽道引流(PTCD)+支架置入術。該手術是在DSA設備監視下,通過細針穿刺肝內膽道建立手術通道,造影明確膽道梗阻部位後,釋放金屬內支架擴張狹窄的膽管,使以前狹窄或者閉塞的膽管恢復通暢。該患者術後不久便恢復正常的活動和進食,食欲和營養、精神狀態也明顯改善,各項相關肝功能指標在半月後逐漸恢復正常,黃疸消失。

  剛出生3天的南京小患兒毛毛,總是不停地哭鬧,全身皮膚、黏膜黃染明顯,江蘇省婦幼保健院醫生接診後,為其檢查顯示,經皮測黃為25毫克/分升(mg/dL),血清總膽紅素達到了425微摩爾/升(umol/L),確診為黃疸。醫生緊急給予藍光照射、換血治療,最終患兒轉危為安。該院新生兒科護士長任義梅提醒,對於新生寶寶的家長來說,如何觀察寶寶的黃疸情況是必修課之一。

  臨床上,黃疸分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對於如何區分兩者,任義梅護士長說,首先,黃疸出現的時間早晚不同,一般足月兒生理性黃疸多發生於出生後2-3天,4-5天會達到高峰;早產兒則3-5天出現黃疸,5-7天達到高峰。而病理性黃疸在寶寶出生時或出生後24小時內就已經出現明顯的黃疸現象。其次,黃疸的范圍和嚴重程度有所不同。生理性黃疸通常在生後7-10天內逐漸消退,一般不會超過2周。早產兒黃疸消退的時間稍晚一些,通常需要3-4周才能消退干淨。一般情況下,生理性黃疸僅限於面頸部和軀干,可延及四肢近端;皮膚變黃的程度較輕,而且手掌和腳掌很少出現明顯黃染。而病理性黃疸除了面部、軀干、四肢皮膚變黃以外,手掌和腳掌的皮膚也會變黃,而且進展很快,有可能一天之內皮膚變黃很多,且皮膚變黃持續的時間長。足月的寶寶會持續2周以上或更長的時間,早產的寶寶則有可能持續3-4周以上。

  任護士長提醒,必須在自然光線下,觀察新生兒皮膚黃染的程度,如果僅僅是面部黃染為輕度黃疸;用手指按壓軀干部皮膚後,觀察皮膚黃染的情況,軀干部皮膚黃染為中度黃疸;用同樣的方法觀察四肢和手足心,如果出現黃染,即為重度黃疸,應該及時到醫院檢查和治療。

Copyright © 環球肝病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