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國約有9000萬乙肝表面抗原(HBsAg)攜帶者,2800萬慢乙肝患者。據中國乙肝隨訪與臨床科研平台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世界衛生組織(WHO)推薦的一線抗乙肝病毒藥物恩替卡韋使用比例僅為33%,替諾福韋酯為1%。究其原因,可能與一線藥物定價較高、患者擔心藥物副作用以及部分醫院和醫生對此認識不足等有關。
據2013年WHO統計報告,全球導致死亡人數位居前四的傳染病依次為艾滋病(AIDS)、病毒性肝炎、結核和瘧疾;在西太平洋地區,肝炎死亡人數則遠遠超過其他3種傳染性疾病,乙肝相關肝細胞癌(HCC)、肝硬化是患者死亡最主要原因。
因此,對於乙型肝炎,如何減少肝硬化及HCC相關死亡率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話題。然而,在我國,病毒性肝炎所得到的關注程度、享受的資源以及整個社會的認知程度都遠遠不及上述其他傳染性疾病(瘧疾、結核和艾滋病等一些傳染性疾病已納入國家公共衛生項目)。
認清乙肝患者“增量”與“存量”的關系
我國從1992-2006年乙肝疫苗普種以來,人群HBsAg陽性率從接近10%降至7%左右,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績。特別是1~10歲兒童,HBsAg陽性率已低於1%,提前達到西太地區2017年乙肝控制目標。可以說,慢性乙型肝炎(CHB)的增量已經非常少了,也很緩慢,但存量卻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據2015年WHO《中國肝炎治療投資案例》(InvestmentcaseinhepatitisBandCtreatment)報告,目前中國有9000萬慢性乙肝感染者(占全球慢乙肝患者的1/4),2800萬人需要治療,其中700萬人因進展期肝病需優先治療。如果這類人群未接受積極干預(維持現狀),預計2015-2030年期間將發生900萬乙肝死亡[350萬因癌症、550萬因肝硬化],無論是從衛生經濟學還是社會學的角度,我們如果現在不采取行動,將來會付出的更多。乙肝相關死亡率會在未來20~30年達到高峰,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信息。
明確不同防治措施對衛生經濟的影響
2015WHO研究顯示,在中國5歲以下兒童,如果僅采用乙肝病毒(HBV)疫苗預防,新增感染人數會下降;如果采用乙肝疫苗普種+母嬰阻斷,新增感染人數下降會非常快。但無論采用何種防治措施,慢乙肝患者總數量下降都很緩慢。最重要的發現是,在預防的基礎上給予積極治療,乙肝相關死亡率將明顯降低,這充分說明積極治療的必要性,並直接帶來相關經濟、社會效益。該研究亦顯示,降低乙肝相關癌症死亡的最有效方法是:治療所有需要治療者+診斷新病例,其作用遠大於僅進行預防、僅治療應治療中的少數患者。
我國台灣學者今年在《肝髒病學》雜志發表的一項研究以實際臨床數據驗證了上述模型的概念。研究結果表明,在病毒性肝炎人群中進行治療,無論男性和女性的慢性肝病/肝硬化和HCC發生率和死亡率呈下降趨勢。這也提示,乙肝規范化治療的效果不會在短時間內立竿見影,但只要持之以恆,一定會看到實實在在的效果。
制訂乙肝治療的現實目標
①繼續加強預防,其重要性已經很明確,並得到我國政府和WHO高度贊賞;②對於高效低耐藥的藥物,應通過公共衛生策略,以很低的價格,讓所有患者可以負擔;③希望制定標准化服務包,即臨床診療流程,以最精簡的治療為患者帶來最大利益,同時使衛生經濟成本效益最大化,這是非常重要的。事實上,根據推算,目前已有800億元人民幣用於乙肝治療,但接受治療的人數很少。假設用這筆錢,以更低的藥品價格,則可以治療更多的人群,即花相同的錢,做更多的事。這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公共衛生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