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肝病網 >> 肝病百科 >> 肝病用藥 >>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療中的相關問題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療中的相關問題


  病毒性肝炎是一類非常復雜的疾病。到目前為止,已基本明確的病原體可分為甲,乙,丙,丁,戊,庚及輸血傳播病毒等7類。甲型和戊型肝炎的病程呈急性自限性,故不考慮抗病毒治療。庚型及輸血傳播病毒(TTV)的致病性尚處於研究探討階段。乙型,丙型,丁型肝炎可發展為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演變肝癌。慢性病毒性肝炎遷延不愈的主要原因是肝炎病毒長期持續存在於體內,導致肝細胞和肝組織的損傷,所以抗病毒治療是治療病毒性肝炎的重要措施之一。

  乙肝是一個嚴重的公眾健康問題。全國估計有1.3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其中有2000-3000萬左右需要抗病毒治療。然而,當前抗病毒藥物的臨床應用現狀不能令人滿意,尤其是基層醫生在認識方面還存在一定的誤區,故有必要對治療相關問題進行分析討論。

  一、HBV復制周期及抗病毒藥物作用原理:

  理解抗病毒治療的重要性首先要理解HBV復制周期及抗病毒藥物作用原理。HBV感染肝細胞後,不完整的雙琏DNA進一步形成完整的雙琏DNA,進入細胞核,形成超螺旋共價閉合DNA(cccDNA),以cccDNA為模板產生mRNA,mRNA依賴DNA聚合酶復制成不完整的雙琏DNA,在內質網與抗原蛋白結合,形成新的有感染能力的成熟病毒顆粒釋放入血;也可再進入肝細胞核形成cccDNA,如此周而復始。

  抗病毒藥物的作用機理就是通過抑制病毒DNA或RNA的合成,誘生干擾素,促進非特異性和特異性防御功能等不同的途徑,達到抗病毒的目的。

  二、現有的主要抗病毒藥物初步評價:

  1、α干擾素:

  最早批准用於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藥物,根據基因結構不同IFN可分為α、?、r三類干擾素,每類又分為若干亞型,抗HBV應用α-IFN,包括IFNα-2a、IFNα-1b、IFNα-2b等。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療中的相關問題

  a、干擾素的作用:IFN的主要作用靶點是HBVDNA,同時抑制病毒蛋白的表達。表現為HBV及HbeAg均可能轉陰。①IFN並不進入宿主細胞直接殺死病毒。它與靶細胞表面特異性受體結合,激活細胞內酶,使宿主細胞產生一組抗病毒蛋白。干擾病毒蛋白的合成,從而阻止病毒復制。②IFN有調節細胞免疫,體液免疫及非特異性免疫的作用,起到增強機體的免疫放御功能。③IFN抑制儲脂細胞(itocell)細胞的激活;抑制膠原基因mRNA的表達;促進膠原降解,通過抗病毒作用及抗炎作用改善肝纖維化。

  b、干擾素的適應症:干擾素價格較高,故在決定使用前進行療效預測是非常重要的。經驗判斷IFN療效與以下因素有關:①治療前血清ALT水平高於正常2-5倍左右;②血清膽紅素水平〈2mg/dl;③HBV-DNA(+);④排除肝硬化;⑤感染時間短於2年;⑥無重疊其他病毒感染;⑦非母嬰傳播感染等。 對於失代償性肝硬化,重型病毒性肝炎,接受器官移植患者一般不進行IFN抗病毒治療。

  c、干擾素的用法:國內一般采用300-500萬U,肌肉或皮下注射,每日1次,連續3-7日後改為隔日1次,療程為6月至12月。血清ALT恢復正常HBeAg且HBVDNA陰轉可達50%左右。

  d、干擾素的聯合用藥:單獨使用IFN對HBV有肯定的療效,但聯合用藥比單用療效高。目前采用較多的有IFN加拉米呋啶;IFN加病毒唑;IFN加單磷酸阿糖腺苷(Ara-A MP);IFN加胸腺肽等但無論哪種聯合方案,均未能徹底清除HBV。

  e、干擾素的不良反應:早期常見的有發熱、肌痛、頭痛及乏力、厭食、惡心等。中晚期有脫發,白細胞減少、抑郁、乏力等。停藥後均會改善。

  2、核苷類似物:

  基本結構為核苷,對其結構的某些部位加以改造,即可獲取一系列的核苷類似物。抗HBV具有以下共同點①競爭HBV多聚酶的三磷酸核苷的結合部位,②導致HBV反轉錄酶、多聚酶的不可逆性失活,迅速抑制病毒DNA逆轉錄過程,③摻入HBVDNA導致鏈合成終止,④長期應用可誘發DNA多聚酶的突變,形成耐藥性,⑤停藥後易復發。

  A、Lamivudine(賀普丁,3-TC)

  這是新一代抗病毒藥,是一種核苷類似物。

  a、 它的作用機理是①它的活性代謝產物5-三磷酸衍生物模擬脫氧CTP整合入新合成的HBVDNA中使DNA鏈合成終止。②能競爭性抑制DNA依賴性DNA多聚酶和RNA依賴性DNA聚合酶(即逆轉錄酶),可在4個位點抑制HBVDNA的復制,因此可使HBVDNA水平下降,而HBeAg轉陰率低。同時因不干擾正常細胞脫氧核苷的代謝,對正常DNA含量幾無影響,故無明顯的副反應。

  b、用法:Lamivudine,口服,每日100mg,療程1-3年。延長療程可增加療效。長期治療無明顯的副反應。

  c、關於病毒YMDD變異的問題:少數病人於治療中出現病毒變異,以YMDD變異多見,即位於HBVDNA聚合酶中心部位的保守病毒基序出現的三種突變:均有第552位氨基酸(蛋氨酸)的變異。繼續用藥,YMDD變異後大部分病人仍可獲得HBVDNA的持久抑制,病情穩定;但少數病人可能出現病情加重,甚至發展為重型肝炎。因此,在出現YMDD變異且有病情加重的趨勢時應停藥。

  B、阿糖腺苷和單磷酸阿糖腺苷

  具有廣譜的抗病毒活性,主要能抑制病毒脫氧核糖核酸的合成。用於抗HBV有一定療效,但停藥後出現復發,而且副反應大,可有神經細胞毒性。

  C、無環鳥苷

  用於抗疱疹病毒效果好,試用於抗HBV有一定療效。但副反應大,可出現轉氨酶增高和輕度腎毒性。

  D、泛昔洛韋(Famciclovir,FCV)

  FCV是一種鳥嘌呤核苷類似物,具有高效低毒的抗病毒特性,它的作用機理有抑制HBVDNA復制且能作用於cccDNA的形成。因此,報道認為FCV與干擾素或賀普丁聯用效果好。

  E、阿德福韋(ADV)

  ADV是一種單磷酸腺嘌呤核苷類似物,正處於臨床實驗階段,對以上兩藥耐藥的病人有效,但發現有腎損害,需引起重視。

  另外,尚有洛布卡韋、左旋-氟甲脲嘧啶等處於臨床實驗階段。

  3、其它藥物:

  a、磷甲酸(PFA)

  磷甲酸或磷羧基甲酸鈉是焦磷酸類似物。當DNA或RNA合成時,它干擾聚合酶接觸到三磷酸核苷,是一個很有用的抗病毒藥物。在國外一般用來治療暴發型肝炎。

  b、疊氮胸苷(AZT)

  資料證明AZT對HBVDNA有抑制作用。

  另外,、聚肌胞及其它干擾素誘導劑及蘇拉明均有抗病毒作用。

  4、關於聯合用藥的問題:

  資料表明,采用以下幾種方案聯合治療療效可提高。①a-IFN和r-IFN 聯合治療;②IFN與無環鳥苷(ACV)聯用;③阿糖腺苷(Ara-A)及單磷酸阿糖腺苷(Ara-AMP)與IFN聯合應用;但易出現較大的神經肌肉毒性,患者難以耐受。④拉米呋啶與泛昔洛韋合用;⑤干擾素或其它抗病毒藥物聯合乙肝疫苗、免疫調節劑(胸腺肽、香菇多糖、乙肝免疫核糖核酸等)。

Copyright © 環球肝病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