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過肝炎的人都知道,到醫院化驗時常檢查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的標志物。但在臨床中發現,在急、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的病人中,總有10%左右的病例,既不屬於上述五型肝炎,也沒有明顯的代謝性、
病史及入院情況 患者男性,60歲,主因發現乙肝表面抗原(HBsAg)陽性25年,乏力、尿黃2周,加重3天入院。 病史 患者25年前因乏力檢查發現HBsAg、HBeAg及HBcAb陽性,肝功能異常
兒童肝髒惡性腫瘤的發生率大約占所有兒童惡性腫瘤的1%。大約2/3的兒童肝髒腫瘤系惡性。成人的肝髒惡性腫瘤多為肝細胞肝癌,而兒童的肝髒惡性腫瘤多為肝母細胞瘤。其他兒童肝髒惡性腫瘤還包括肝細胞肝癌,肉瘤,
俗話說“畜肉不如禽肉,禽肉不如魚肉”。魚因其美味和營養,歷來是廣受大眾喜愛的食物。當初老祖宗造字,就把“鮮”字歸於“魚”部,將魚
近期,廣東省佛山市中醫院放射科研究人員發表論文,旨在探討肝吸蟲病經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特征性表現。研究指出,肝內Ⅱ-Ⅲ級膽管擴張,尤其是擴張伴輕度節段性狹窄,及膽管內多發米粒狀、半圓形或橢圓形充盈缺損為
一名2歲男孩經常腹痛,伴有發燒、嘔吐,在當地醫院檢查沒有查出病因,後被送至武警黃金醫院確診為感染寄生蟲。大約一周前,李女士帶著孩子來到武警黃金醫院寄生蟲病治療中心,進行了糞便等項目化驗。在顯微鏡下,董
近日,一則關於一名順德人“因喜歡吃魚生而體內出現大量寄生蟲”的消息在微信朋友圈中傳播甚廣,同時還有媒體向相關醫院證實了該消息。 魚生作為佛山傳統菜式之一,“順德魚
近日,山東大學附屬省立醫院器官移植肝膽外二科研究人員發表論文,旨在探索國內成人肝母細胞瘤(HB)的臨床特點,為該疾病的臨床診斷與治療提供參考與幫助。研究指出,成人HB的臨床及影像學表現缺乏特異性,手術
服避孕藥或過多暴露在金屬、石油、印刷、染料等環境中,有可能導致胎兒患上肝母細胞瘤。 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兒科腫瘤專科收治了多名肝母細胞瘤患兒,該院兒科腫瘤專科副教授黎陽說,六年前,有名年輕女性,不想
據 Rein 等人估計,在 HEV-1 型流行區域每年約有 330 萬例戊肝病例發生,每年導致約 7 萬人死亡和 3000 例死產。然而這項數據很可能被低估,因為最近一項研究表明,僅在孟加拉國戊肝每年
案例分享 患者男,62 歲,因食欲減退、乏力、尿黃 10 天入院。患者 10 天前出現食欲減退、疲倦乏力、尿黃,伴低熱,體溫最高達 37.5℃,食欲減退、乏力進行性加重,伴惡心、嘔吐。 患者飲酒
記者28日從市疾控中心了解到,中山市今年1月~10月戊肝的發病率約為甲肝4.3倍,而疫情報告數據顯示,戊肝發病人數有逐年明顯上升趨勢,中山每年發病人數都有幾十例。對此,市疾控中心相關專家表示,秋冬季節
“一時疏忽,差點變成肝硬化,防不勝防啊,”“本想好好放個假,卻遇上肝病復發!好在有陸教授,現在病情已控制住了。”記者了解到,清明過後,我市肝病就診率明顯
一、甲型肝炎病毒(HAV) (一)生物學性狀 1.形態與結構 球形,20面體立體對稱,無包膜,基因組為單正鏈RNA,只有一個血清型(2008)。 2.感染模型與細胞培養 動物模型可用黑猩猩、猕猴
40歲的陳女士半年前體檢發現肝內有一12×13cm巨大血管瘤,後經朋友介紹陳女士到我院介入科接受了肝血管栓塞介入治療。半年後,陳女士症狀明顯減輕,肚子上的“包”也摸
近日,南京市八一醫院血管外科副主任醫師陳堅為一名肝血管瘤患者進行了硬化劑注入治療,解除了患者15年的頑疾。 在彩超動態引導下, 陳堅主任為患者注射硬化劑 王翔(化名)今年78歲,身體一直不錯,性情
“隨著體檢的普及和影像技術的提高,近年來,肝血管瘤的發病率有所上升,很多人得知患有肝血管瘤後,都會很緊張,一是誤將肝血管瘤認為是肝癌,二是害怕肝血管瘤癌變,三是擔心肝血管瘤破裂。&rdqu
今年51歲的楊阿姨,在一次體檢中查出肝髒有多發血管瘤,最大一個達到4.1*4.8厘米,像一只小雞蛋的大小,且血管瘤還在逐漸增大,這讓楊阿姨和家人忐忑起來。很快,楊阿姨到醫院住院接受治療。 醫生詳細詢
肝血管瘤患者的健康飲食是十分重要,只有合理膳食,合理調整個人的飲食結構,才能更好的面對病情。肝血管瘤患者應避免油膩飲食,以免增加肝髒的代謝負擔,影響肝髒功能,加重肝血管瘤。 1、多樣化飲食 患有肝
肝血管瘤是肝髒的良性腫瘤。以肝海綿狀血管瘤最常見。海綿狀血管瘤一般是單發的,多發生在肝右葉;約10%左右為多發,可分布在肝一葉或雙側。血管瘤在肝髒表現為暗紅,藍紫色囊樣隆起。分葉或結節狀,柔軟,可壓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