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肝病網 >> 肝部疾病 >> 乙肝 >> 乙肝常識 >> 乙型肝炎病理分型

乙型肝炎病理分型

  乙型肝炎的潛伏期約為30-180日。其分型主要有急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乙型肝炎。

  一、急性乙型肝炎

  起病較慢,常常不伴有發熱。分為以下三期。

  1、黃疸前期:常表現為食欲不振、全身乏力、厭油膩食物、惡心、肝區痛等症狀。

  2、黃疸期:自覺症狀可略有好轉。鞏膜、皮膚出現黃染。肝髒可腫大,有充實感,伴有壓痛、叩擊痛。部分病例伴有脾髒腫大。

  3、恢復期:黃疸消退,症狀減輕直至消失。部分病例轉變為慢性肝炎。在HBV感染的基礎上再感染HDV,稱為重疊感染,易轉變為重型肝炎,恢復後約70%轉變為慢性。

  二、慢性乙型肝炎

  1、慢性遷延性肝炎: 急性肝炎遷延6個月以上,反復出現疲乏、消化道症狀、肝區不適、肝髒腫大。肝功能檢查顯示血清轉氨酶反復或持續升高。病情遷延反復可達數年。愈後較好,少數轉為慢性活動性肝炎。

  2、慢性活動性肝炎: 病程超過半年,厭食、惡心、腹脹等消化道症狀及乏力、萎靡、失眠、肝區痛等神經症狀明顯,肝髒腫大。可伴有肝掌、蜘蛛痔、毛細血管擴張或肝病面容。肝功能持續異常特別是血漿蛋白的改變。

  乙型肝炎慢性化的發生機制還未充分明了,但有證據表明,免疫耐受是關鍵因素之一。急性乙型肝炎起病較慢,常無發熱,在黃疸前期免疫復合物病(血清病)樣表現如皮疹、關節痛等較急性甲型肝炎常見。其他表現與甲型肝炎相似,但部分病例可轉變為慢性肝炎。

  乙型肝炎的傳播途徑:體液傳播是HBV和HCV的主要傳播途徑。含有肝炎病毒的體液或血液可通過輸血及血制品、集體預防接種、藥物注射和針刺等方式而傳播。隨著獻血員的篩選,經注射傳播所占的比重本應有所下降。生活上的密切接觸是次要的傳播方式。母嬰傳播包括經胎盤、分娩、哺乳、喂養等方式,所引起的HBV感染,約占我國嬰幼兒HBV感染的1/3。其余2/3的HBV感染,則通過密切生活接觸和注射等水平傳播方式而獲得。

Copyright © 環球肝病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