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肝病網 >> 肝病百科 >> 肝病就醫指南 >> 乙肝新生物學療法

乙肝新生物學療法

  國際上許多學者用了10多年的時間對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自然過程進行研究,發現這種病毒感染的自然過程與發生病毒感染時的年齡有密切關系:如果病毒感染發生在5歲以內的嬰幼兒期,則感染後有90%變成慢性乙肝病毒攜帶者與慢性肝炎。其中,在自然病程中有40%可發展成肝硬化與肝癌。如果是成年期發生病毒感染,則只有5%轉慢,發生肝硬化與肝癌的百分率只有15%~20%。

  台灣學者在《新英格蘭雜志》發表了一篇流行病學研究報告。發現正常人肝癌的患病率為每年10萬分之39,HBsAg單陽性的慢性乙肝病毒攜帶者為每年10萬分之324,而HBsAg與HBeAg雙陽性慢性乙肝病毒攜帶者高達每年10萬分之1169。由此可見,慢性乙肝病毒攜帶者特別是乙肝病毒復制比較強的慢性乙肝病毒攜帶者,發生肝癌的幾率比正常人高出幾倍到幾十倍。

乙肝新生物學療法

  正是這個原因,慢性乙肝病毒攜帶者的治療受到重視。但是,令人無奈的是,現有對血清轉氨酶有明顯升高的慢性乙肝病人有一定療效的抗病毒療法對慢性乙肝病毒攜帶者的療效卻不令人滿意。原因有二,其一是上述抗病毒療法只是在用藥期間對抗病毒復制有抑制作用,但對被病毒感染的肝細胞核內的病毒復制模板或沒有作用或作用很強,因此停藥後病毒復制容易重現;其二,慢性乙肝病毒攜帶者的特異性抗病毒免疫功能明顯降低,或處在免疫無反應性與免疫耐受狀態。

  20世紀80年代末,科學工作者研究急性乙肝病毒感染後,病毒如何從肝內被清除的機理,取得重大進展。他們發現,病毒是通過機體的多途徑抗乙肝病毒免疫反應被清除的。在比較急性乙型肝炎與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病人的多途徑抗乙肝病毒免疫應答時發現,急性乙型肝炎這種免疫應答正常或強;而慢性乙肝病毒感染患者特別是慢性乙肝病毒攜帶者的上述免疫應答很弱或呈無免疫應答狀態。這就決定了急性乙型肝炎有95%會自行清除肝內病毒而達到自然痊愈;而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病人呈持續病毒感染狀態。

  20世紀90年代,通過動物模型試驗、臨床免疫學研究以及臨床研究發現,用抗乙肝病毒特異性主動免疫療法(也稱抗乙肝病毒治療性疫苗)治療,可以改善慢性乙肝病毒感染患者對乙肝病毒無免疫應答狀態,使其抗乙肝病毒免疫反應得到修復。若在修復基礎上再加強這種抗病毒免疫應答,則有可能終止患者的持續病毒感染狀態。

 

Copyright © 環球肝病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