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肝藥打著“保健品”招牌,獲得了不少經濟條件尚可、保健意識強烈的肝病患者的青睐。有的乙肝病毒攜帶者“防患於未然”也喜歡服用保肝藥。然而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肝膽醫院陳汝福副教授嚴肅指出:保肝藥不是肝病治療主要手段,乙肝病毒攜帶者無需使用,而濫用保肝藥非但會增加肝髒負擔,且容易誘發藥物性肝炎。
長期服用“保肝藥”增加肝髒負擔
“門診中發現很多患者都在購買市面上各式標榜‘保健品’的保肝藥,有的患者長期無症狀甚至只是乙肝病毒攜帶者也喜歡吃保肝藥。”陳汝福表示,很多“自我保健意識強烈”的肝病患者認為保肝藥既然是保健品,堅持服用肯定有百益而無一害。“這種想法是錯誤的”,陳汝福介紹,其實,所謂保肝藥是指能夠改善肝髒功能、促進肝細胞再生、增強肝髒解毒能力的藥物,它們實際是各種肝病的通用藥物,主要起輔助治療作用,並不能作為“根本性治療”的手段。
據介紹,目前市面上各類保肝藥種類繁多,魚龍混雜,劑量、成分都不相同,而每個肝病患者的自身病情、暫時狀態等也都不一樣,自主選擇保肝藥保健品,很可能挑錯藥。事實證明,使用不當、療程過長、劑量偏大的現象都可能隨之發生,對人體產生危害。
“最值得警惕的是,保肝藥用多了可能增加肝髒負擔,打亂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統。”陳汝福介紹,因為肝髒的功能之一就是可以分解、轉化吞服入體內的藥物,而保肝藥長期服用很可能無形中增加肝髒負擔。據了解,甚至出現過不少患者服用過多保肝藥誘發藥物性肝炎的先例,因為,不能排除某些藥物中存在有毒成分。藥物相互作用的結果往往導致肝細胞再受損、脂肪肝或纖維化。
陳汝福強調,肝病臨床用藥有嚴格指征,每個患者情況都不一樣,對應藥物也不同,隱瞞用藥無異铤而走險。
慢性乙肝、丙肝基本無需加用保肝藥
“臨床發現,其實絕大多數乙肝病毒感染者都處於病毒攜帶狀態,就是病毒可以跟身體‘和平共處’,並不會對人體造成很大破壞。但很多患者認識上有誤區,認為乙肝病毒攜帶者也需要保肝。”陳汝福介紹,類似治療慢性乙肝、丙肝等都應該以抗病毒藥為主,而保肝藥本身只是配合治療,甚至很多情況下是可以放棄不用的。他指出,臨床很多患者都僅僅使用抗病毒藥物就足夠了,不用配備額外的保肝藥,“保肝藥多是‘健字號’不是‘藥字號’,有沒有療效其實拿不出明確證據。”
“還有一些患者甚至覺得中西藥自己治療、保肝就可以了,但是這是無法真正治療有病毒復制的慢性乙肝、丙肝的,而且還可能遮掩病情嚴重程度。”陳汝福說,保肝藥可能可以使得人體內轉氨酶下降,制造了假象、沒治好疾病,卻誤導了醫生。他表示,患者不要一看到轉氨酶下降就認為肝炎“好了”,還有其他很多指標才能確定疾病是否好轉。
專家提醒,應當選用療效相對確切的保肝藥,謹慎對待任何一種廣告鼓吹的新藥,對於未曾使用過的新藥,一定要詳細閱讀其說明書,特別應該注意藥物的臨床應用報告,治療結論有無誇張等。另外,有的保肝藥在說明書中標明“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這種說法應謹慎看待。因為這些保肝藥的抗病毒機理還沒有得到廣泛或主流專家學者的承認。
脂肪肝患者使用保肝藥無效
陳汝福表示,人體在患肝病時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各種進入肝髒的藥物,常造成肝代謝負荷過重,發生內環境紊亂,加重肝髒損害。所以,對各型肝炎用藥宜少而精,只有正確掌握、同時協調好休息、飲食、藥療之間的關系,才能促使肝病早日康復。
專家建議,一般情況下,以下幾種情況不要選用保肝藥:
有病毒復制活躍的慢性乙肝、丙肝病人,這些人的轉氨酶升高幅度並不大,應及時給予抗病毒藥,病毒被抑制,轉氨酶會自然下降,肝髒炎症也會好轉。
自身免疫性肝病,包括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炎等,一般的保肝藥沒有治療價值。
失代償肝硬化,保肝藥難於起效。
脂肪肝,常用的保肝藥基本無效,或療效不確切。
可用保肝藥的患者類型
陳汝福表示,某些患者確實可以在醫生指導下有選擇地使用某些保肝藥,這些患者主要包括:
沒有病毒活躍復制的慢性乙肝、丙肝病人,其肝髒功能還未能完全恢復正常或已恢復正常,抗病毒藥物停用後可以給予適當的保肝藥。
甲型肝炎、戊型肝炎、急性乙肝,基本是自限性疾病,但可給予保肝藥緩解症狀。
重型肝炎,包括急性、亞急性和慢性重型肝炎,應用保肝藥可能有緩解症狀的作用。
慢性肝病,轉氨酶明顯升高,病因尚未明確,病人心理壓力較大者,可選用保肝降酶藥物。
藥物性肝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