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臨床上,甲肝與乙肝都屬於病毒性肝炎,雖然甲肝和乙肝疾病導致的最終結果都是造成肝髒的病變或損傷,但是由於類型不同,所以對人體所造成的損傷也會有所不同,那麼如何去區分它們呢?一起來詳細的了解一下吧。
一、概念
甲型病毒性肝炎,簡稱甲型肝炎、甲肝,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以肝髒炎症病變為主的傳染病。
乙型病毒性肝炎,簡稱乙肝,是一種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機體後所引起的疾病。乙型肝炎病毒是一種嗜肝病毒,主要存在於肝細胞內並損害肝細胞,引起肝細胞炎症、壞死、纖維化。乙型病毒性肝炎分急性和慢性兩種。
二、傳染途徑
1、甲型肝炎主要經糞-口傳播,常有以下幾種方式:
(1)經食品傳播
主要是食用了被污染的食物引起,特別是未經蒸煮就生吃的瓜果與蔬菜,或煮的半生半熟的貝殼類海產品如牡蛎、蚬子、哈蜊和毛蚶等。
(2)經水傳播
這是引起甲肝暴發流行的主要傳播方式,多發生於暴雨和雨季之後,患者的糞便、唾液、嘔吐物等排洩物因雨水的沖刷污染來周圍環境,尤其是水源。在衛生條件比較差的農村,由於無自來水設施,人們多引用井水、河水或溝塘水,當身體抵抗力減弱又飲用被污染的水後,極易引起感染,並出現暴發流行。
(3)蒼蠅和蟑螂也是傳播本病的重要媒介
(4)日常生活接觸傳播
2、乙型肝炎的傳播有以下四種:
(1)醫源性傳染
在醫院的檢查治療過程因使用未經嚴格消毒而又反復使用被HBV污染的醫療器械引起感染的,這個叫醫源性傳播,包括手術、牙科器械、采血針、針灸針和內鏡等。
(2)輸血傳播:經血液和血制品傳播乙肝病毒。
(3)母嬰傳播:患急性乙肝和攜帶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的育齡婦女,通過妊娠和分娩傳給新生兒。
(4)性接觸傳播:個體在與乙肝患者或病毒攜帶者進行性接觸或生活密切接觸時可被感染。
(5)密切生活接觸傳播
包括一起生活當中只要皮膚黏膜有受到損害,那就有可能被感染。皮膚黏膜受到損害之後乙肝患者的體液再落到你破損的皮膚和粘膜有可能就被感染上;也可在日常生活中共用剃須刀、牙刷等引起HBV傳播,都屬於密切生活感染。
三、臨床症狀
1、甲型肝炎病毒進入人體約2~6周,患者會出現發熱、厭食、腹瀉、腹痛、關節痛等不適症狀。90%以上的患者不出現皮膚和鞏膜的黃染,且因症狀輕微,不經治療而自愈。這是有些人不知自己曾感染過甲肝的原因。少數患者出現皮膚黃染才意識到患了肝炎。80%的肝炎患者可在肋下觸及腫大的肝髒,右上腹部有脹滿感。甲肝一般為自限性疾病,極少數病例症狀重,黃疸深,經過積極治療也能痊愈。
2、乙肝病毒感染人體後可表現為乙肝病毒攜帶者、急性肝炎、慢性肝炎、重型肝炎和淤膽型肝炎。
(1)乙肝病毒攜帶者:一般無不適症狀,肝功能正常。
(2)急性乙型肝炎:可表現為急性黃疸型和急性無黃疸型。急性黃疸型可有比較典型的臨床表現,如低熱、乏力、食欲減退、惡心、嘔吐、厭油、腹脹、肝區疼痛、尿黃如茶水樣等等,部分患者甚至可出現一過性大便顏色變淺,皮膚瘙癢、肝區壓痛及叩痛等,而急性無黃疸型多較隱匿,症狀輕,似有輕度乏力、納差、惡心等不適,恢復較快,常常體檢化驗時才被發現。
(3)慢性乙型肝炎:出現乏力、易疲乏、食欲下降、厭油膩等。常見的體征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脾大等。部分患者發展至肝硬化或肝癌。
(4)重型肝炎:是肝炎中最重的一種類型,常表現為肝功能衰竭,極度乏力,嚴重惡心嘔吐,黃疸迅速加深,肝髒進行性縮小,容易出現多種並發症如腦功能障礙、腎功能衰竭(尿毒症)、胃腸道大出血等,病死率高達70%以上。
(5)淤膽型肝炎:黃疸持續不退大於3周,稱為淤膽型肝炎。以肝內淤膽為主要表現的一種特殊臨床類型,又稱為毛細膽管炎型肝炎。慢性淤膽型肝炎常在肝硬化基礎上發生,不易消退,常伴γ-谷氨酰轉肽酶、鹼性磷酸酶、總膽汁酸升高。
四、治療方法
1、甲型肝炎是自限性疾病,治療以一般及支持治療為主,輔以適當藥物,避免飲酒、疲勞和使用損肝藥物。強調早期臥床休息,至症狀明顯減退,可逐步增加活動,,以不感到疲勞為原則,急性黃疸型肝炎宜住院隔離治療,隔離期(起病後3周)滿,臨床症狀消失。血清總膽紅素在17.1umol/L以下,ALT在正常值2倍以下時可以出院,但出院後仍應休息1-3月,恢復工作後應定期復查半年-1年。
2、慢性乙型肝炎治療的總體目標是:最大限度地長期HBV,減輕肝細胞炎性壞死及肝纖維化,延緩和減少肝髒失代償、肝硬化、HCC及其並發症的發生,從而改善生活質量和延長存活時間。乙肝的治療主要有以下幾種: (1)抗病毒治療
(2)IFNα治療
(3)核苷(酸)類藥物治療
(4)其它治療
免疫調節治療:胸腺肽和α胸腺素在急慢性乙肝中常用,可調節機體免疫。
中藥及中藥制劑治療:保肝治療對於改善臨床症狀和肝功能指標有一定效果。
五、預防措施
1、甲肝預防
(1) 提高個人衛生水平,廣泛開展病從口入的衛生宣教。流動水洗手及洗餐具,在單位就餐自備餐具,養成飯前便後洗手的良好習慣。
(2 )飲食行業應認真執行食品衛生法。尤其要做好食具消毒,食堂、餐廳應實行分餐制或公筷制。中小學要供應開水,學生自帶杯。 取締不符衛生條件的、無證的飲食攤販
(3)加強水源保護,嚴防飲用水被糞便污染。要加強生食水產品的衛生監督。加強對產地水域的衛生防護,防止糞便和生活污水的污染。應盡可能避免吃可能已被污染的水、新鮮水果、蔬菜以及貝類食品,做好環境衛生及糞便無害化處理。
(4)幼托機構要建立切實可行的衛生制度,嚴格執行對食具及便器的消毒制度。兒童實行一人一巾一杯制。對全托單位還應注意尿布消毒。使用的玩具各班組應嚴格分開並進行相應的消毒處理。
(5)對甲肝病人的食品、便器、衣服、床單、注射針頭及其排洩物亦均應作消毒處理。消毒方法應根據不同的消毒對象采用煮沸、福爾馬林、強力戊二醛、有效氯以及紫外線等滅活病毒。
(6)保護易感人群。
2、乙肝預防
(1)管理傳染源。對於乙型肝炎病人可不定隔離日期,對於住院病例,只要肝功穩定就可以出院,對恢復期HBsAg攜帶者應定期隨訪,對直接接觸入口食品的人員及保育人員,應每年定期作健康體檢,急性期患者痊愈後半年內持續正常,HBsAg轉陰者,可恢復原工作,慢性患者應調離直接接觸入口食品和保育工作,疑似病例未確診前,應暫停原工作,按國家規定要求,嚴格篩選獻血員。HBsAg攜帶者是指HBsAg陽性,無肝炎症狀體征,各項肝功能檢查正常,經半年觀察無變化者,此類人員不應按現症肝炎病人處理,除不能獻血及從事直接接觸入口食品和保育工作外,可照常工作和學習,但要加強隨訪,攜帶者要注意個人衛生和行業衛生,防止自身唾液,血液和其他分泌物污染周圍環境,所用食具,修面用具,牙刷,盥洗用具應與健康人分開。
(2)切斷傳播途徑。加強衛生教育和管理工作,防止醫源性傳播,確保一人一針一管一消毒,提倡一次性注射器,對帶血污染物品徹底消毒處理,加強血液制品管理。
(3)易感人群保護。乙肝疫苗高效安全,可按0,1,6月程序,三角肌肌注,血源疫苗每次10~30μg,重組疫苗5~10μg,產生的抗-HBs效價與保護作用呈正相關關系,一般認為>10U/ L才具有保護作用,對於血液透析病人和其他免疫損害者應加大接種劑量或次數,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主要用於HBeAg陽性母親的新生兒,可與乙肝疫苗聯合使用,國內生產的HBIg多數為U/ml,用量應為0.075~0.2ml/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