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肝病網 >> 肝部疾病 >> 乙肝 >> 關於乙肝 >> 慢性乙肝治療有了新選擇

慢性乙肝治療有了新選擇

  日前,在先靈葆雅制藥公司於上海召開的“征服乙肝新選擇”學術會議上,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會副主任委員、北京地壇醫院副院長成軍教授對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近日正式批准聚乙二醇干擾素(alpha-2b-佩樂能)用於治療乙型肝炎深表高興:“這為我國眾多乙肝患者帶來了有效治療的新選擇!”

  成軍介紹說,在普通干擾素問世的近20年時間裡,其治療乙肝的效果已被人們所認識。然而,普通干擾素有一個缺點,就是分子小,注射後很快就經腎髒“漏”出體外,注射12小時後體內的干擾素就幾乎完全排出體外。為了維持療效,患者不得不每周3次注射或隔日注射一次普通干擾素,不僅不方便,而且對病毒持久。為了克服這個缺點,科學家們在研究中發現,在普通干擾素中結合一種叫做聚乙二醇的物質,就可以使干擾素的分子變大,從而防止干擾素從腎髒排出。但研究也表明,聚乙二醇的分子量越大,半衰期越長,給藥次數越少,其抗病毒活性也就越來越低。因此,選擇聚乙二醇分子量大小時既要考慮到能夠延長半衰期,使其能一周給藥一次,又要考慮最大限度地保留其抗病毒活性。為了達到這一平衡,研究人員經過反復設計,最終將聚乙二醇分子量優化為12KD,從而達到了體外抗病毒活性比長效干擾素alpha-2a高25倍以上的效果。

  由荷蘭鹿特丹大學醫療中心HarryL.A.Janssen教授主持的一項國際多中心臨床試驗顯示,接受聚乙二醇干擾素治療的e-抗原(HBeAg)陽性慢性乙肝患者,治療結束後半年,其e-抗原轉陰率高達36%。尤其重要的是,單獨接受聚乙二醇干擾素治療的患者,如果e抗原轉陰,其中19%的患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也會轉陰,這是目前最接近乙肝“治愈”的標准。

  在我國進行的臨床試驗顯示,聚乙二醇干擾素比普通干擾素的應答率要高出10%。成軍說:“B基因型和C基因型是中國乙肝患者的兩大主導基因類型。臨床試驗表明,對於這些患者,聚乙二醇干擾素顯示出顯著的e-抗原轉陰率。一些符合特定條件的患者,比如年輕的、基線病毒載量較低的、B基因型的乙型肝炎患者,對聚乙二醇干擾素的應答更好;對於這些患者,聚乙二醇干擾素能為他們提供停藥後的長期持續療效。”

  在藥物不良反應方面,成軍認為控制用藥量非常重要。他指出,普通干擾素常見不良反應之一就是骨髓抑制,表現為注射干擾素一段時間後,白細胞或血小板下降。骨髓抑制嚴重的患者將不得不減少劑量或停藥,從而影響療效。而聚乙二醇干擾素作為惟一的按體重給藥的長效干擾素,實現了不良反應最小化,療效最大化的目標。另外,由於優化設計的聚乙二醇干擾素的分子量保留了30%的腎髒清除率,使得該藥停藥後能從體內迅速清除,當發生明顯骨髓抑制時,也能方便地調整該藥劑量。

Copyright © 環球肝病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