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肝病網 >> 肝部疾病 >> 乙肝 >> 關於乙肝 >> 乙肝母嬰傳播的途徑有哪些?

乙肝母嬰傳播的途徑有哪些?

    目前認為,乙肝感染的孕婦垂直傳播病毒給下一代,以產道分娩傳播的危害性最大。理由是:

    (1)新生兒血清乙肝表面抗原由陰轉陽的時間恰好與潛伏期相同。北京、上海、浙江、廣西4 組556例新生兒出生時,乙肝表面抗原96%以上是陰性。其中60%可在1年內轉陽。而生後6個月內轉陽者占1年內轉陽者的95%,3月齡是轉陽的最高峰,有報道可達全年轉陽者的85.2%。

    (2)乙肝產婦產道分泌物、血液及羊水中分別查出表面抗原陽性率為98%、100%及33%。而新生兒胃及口咽內容物中乙肝表面抗原陽性率均在95%以上。因此,胎兒經產道分娩吞食毒血、羊水及產道分泌物,是新生兒受染的客觀證據。

    (3)出生後48小時內用高效價乙肝免疫球蛋白及乙肝疫苗注射,可阻斷母嬰間乙肝病毒的傳播。預防效果達70%~90%以上。如果是宮內感染就達不到如此顯著的效果。

    (4)剖腹產是否能減少嬰兒生後乙肝表面抗原轉陽率,台灣對乙肝表面抗原、e抗原雙陽性的母親所生的447例嬰兒采用0、1、6程序的免疫法。經一年後發現,經產道自然分娩的385名兒童乙肝表面抗原轉陽率為24.1%;剖腹產的62名兒童的轉陽率為97%(p<0.05),認為剖腹產加乙肝疫苗和免疫球蛋白是目前預防母嬰產道傳播乙肝病毒的最好手段。但也有報告認為,乙肝表面抗原陽性母親自然分娩及剖腹產兩組嬰兒的乙肝表面抗原轉陽率相似。

    通過病理、免疫組織化學及基因雜交等高技術檢測和科學的對照觀察,已確認乙肝病毒宮內感染的存在,認為總的宮內感染率在10%以內。近年有關這方面的報道如下:

    (1)用基因雜交法檢測新產兒,發現乙肝病毒宮內感染率(引產兒)為12.8%;用探針技術發現乙肝病毒的c基因和前s基因整全雜交帶的陽性率為9.4%。

    (2)檢查16例乙肝病毒攜帶者母親所生的流產死胎,在7例胎兒血及肝血漿中均查到乙肝表面抗原顆粒,1例肝細胞核周查到乙肝核心抗原陽性,其中6例血清乙肝核心抗體免疫球蛋白m 陽性,3例去氧核糖核酸聚合酶活力升高。乙肝病毒去氧核糖核酸已整合到胎肝細胞基因中,但無特定的整合部位。

    (3)用免疫組織化學技術檢測22例乙肝表面抗原陽性孕婦的引產胎兒的心血和肝組織,發現1 例(4.6%)肝組織乙肝病毒去氧核糖核酸陽性,肝細胞內乙肝表面抗原和核心抗原均為陽性。

    (4)臨床檢測乙肝表面抗原陽性孕婦的引產兒,結果顯示,表面抗原陽性率為42.7%,以4~ 5月齡的胎兒陽性率最高,而乙肝表面抗原陰性孕婦的引產兒乙肝表面抗原全部為陰性。

    以上結果不僅證明了乙肝病毒可直接通過胎盤屏障引起胎兒宮內感染,而且提示乙肝病毒已經有部分整合到胎肝細胞基因中,這有可能是造成早期流產、死胎的原因,也可能是生後終身攜帶病毒和發生肝癌的潛在根源。
Copyright © 環球肝病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