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種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髒病變為主的一種傳染病。臨床上以食欲減退、惡心、上腹部不適、肝區痛、乏力為主要表現。部分病人可有黃疸發熱和肝大伴有肝功能損害。有些病人可慢性化,甚至發展成肝硬化,少數可發展為肝癌。
一、病因
1、甲型肝炎的主要傳染源是急性患者和隱性患者。病毒主要通過糞便排出體外,糞便中排出的病毒通過污染的手,水蒼蠅和食物等經口感染,以日常生活接觸為主要方式,通常引起散發性發病。
2、乙型肝炎的傳染源是急、慢性患者的病毒攜帶者:①輸血及血制品以及使用污染的注射器或針刺等;②母嬰垂直傳播(主要通過分娩時產道血液,哺乳及密切接觸,通過胎盤感染者約5%);③生活上的密切接觸;④性接觸傳播。
3、丙型肝炎的傳染源是急、慢性患者和無症狀病毒攜帶者。丙型肝炎的傳播途徑與乙型肝炎相同而以輸血及血制品傳播為主,且母嬰傳播不如乙型肝多見。病毒存在於患者的血液及體液中。
4、丁型肝炎的傳染源是急、慢性患者和病毒攜帶者。HBsAg攜帶者是HDV的保毒宿主和主要傳染源。
5、戊型肝炎的傳染源是急性及亞臨床型患者。通過糞、口途徑傳播,水源或食物被污染可引起暴發流行;也可經日常生活接觸傳播。
二、症狀
1、急性肝炎
分為急性黃疸型肝炎和急性無黃疸型肝炎,潛伏期在15~45天之間,平均25天,總病程2~4個月。
(1)黃疸前期:有畏寒、發熱、乏力、食欲不振、惡心、厭油、腹部不適、肝區痛、尿色逐漸加深,本期持續平均5~7天。
(2)黃疸期:熱退,鞏膜、皮膚黃染,黃疸出現而自覺症狀有所好轉,肝大伴壓痛、叩擊痛,部分患者輕度脾大,本期2~6周。
(3)恢復期:黃疸逐漸消退,症狀減輕以至消失,肝脾恢復正常,肝功能逐漸恢復,本期持續2周至4個月,平均1個月。
2、慢性肝炎
既往有乙型、丙型、丁型肝炎或HBsAg攜帶史或急性肝炎病程超過6個月,而目前仍有肝炎症狀、體征及肝功能異常者,可以診斷為慢性肝炎。常見症狀為乏力、全身不適、食欲減退、肝區不適或疼痛、腹脹、低熱,體征為面色晦暗、鞏膜黃染、可有蜘蛛痣或肝掌、肝大、質地中等或充實感,有叩痛,脾大嚴重者,可有黃疸加深、腹腔積液、下肢水腫、出血傾向及肝性腦病,根據肝損害程度臨床可分為:
(1)輕度:病情較輕,症狀不明顯或雖有症狀體征,但生化指標僅1~2項輕度異常者。
(2)中度:症狀、體征,居於輕度和重度之間者。肝功能有異常改變。
(3)重度:有明顯或持續的肝炎症狀,如乏力、納差、腹脹、便溏等,可伴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或肝脾腫大,而排除其他原因且無門脈高壓症者。
3、重型肝炎
(1)急性重型肝炎:起病急,進展快,黃疸深,肝髒小。起病後10天內,迅速出現神經精神症狀,出血傾向明顯並可出現肝臭、腹腔積液、肝腎綜合征、凝血酶原活動度低於40%而排除其他原因者,膽固醇低,肝功能明顯異常。
(2)亞急性重型肝炎:在起病10天以後,仍有極度乏力、納差、重度黃疸(膽紅素≥171μmol/L)、腹脹並腹腔積液形成,多有明顯出血現象,一般肝縮小不突出,肝性腦病多見於後期肝功能嚴重損害;血清ALT升高或升高不明顯,而總膽紅素明顯升高即;膽酶分離,A/G比例倒置,丙種球蛋白升高,凝血酶原時間延長,凝血酶原活動度≤40%。
(3)慢性重型肝炎:有慢性肝炎肝硬化或有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攜帶史,影像學、腹腔鏡檢查或肝穿刺支持慢性肝炎表現者,並出現亞急性重症肝炎的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改變為慢性重型肝炎。
4、淤膽型肝炎
起病類似急性黃疸型肝炎,但自覺症狀常較輕,有明顯肝大、皮膚瘙癢、大便色淺,血清鹼性磷酸酶、γ-轉肽酶、膽固醇均有明顯增高,黃疸深,膽紅素升高以直接增高為主,轉氨酶上升幅度小,凝血酶原時間和凝血酶原活動度正常。較輕的臨床症狀和深度黃疸不相平行為其特點。
5、肝炎後肝硬化
早期肝硬化必須依靠病理診斷、超聲和CT檢查等,腹腔鏡檢查最有參考價值。
三、病毒性肝炎的治療
1、慢性乙肝和丙肝患者需到正規醫院進行檢查,定期接受隨訪,根據病情進行規范化治療,切勿輕信虛假廣告
慢性乙肝和丙肝患者需到正規醫院進行檢查,根據醫生的建議,每6-12個月定期檢查,根據病情進行規范化治療。慢性乙肝和丙肝患者的抗病毒治療是關鍵,只要有適應證,且條件允許,就應進行規范的抗病毒治療。在診斷和治療過程中切勿輕信虛假廣告,以免造成病情的延誤和經濟損失。
2、慢性乙肝和丙肝患者需要遵從醫囑,主動配合,切忌自行停藥
慢性乙肝和丙肝治療的目標是最大限度地長期抑制或清除病毒,延緩和減少肝髒失代償、肝硬化、肝癌及其並發症的發生,從而改善生活質量和延長存活時間。因此,患者遵從醫囑和主動配合治療是影響療效的一個重要因素。患者在醫生的配合下詳細了解抗病毒治療的必要性、療程和療效、所需費用,以及不良反應及其預防和減輕的方法,積極配合,可以提高療效。相反自行停藥可能會引起病毒耐藥、反彈或復發。
3、鼓勵檢查了解乙肝感染狀況,建議有疑似肝炎症狀或高風險行為的人群主動到醫療機構檢查
我國是乙肝高流行國家,鼓勵有條件者,到醫療機構檢查自身乙肝感染狀況。疑似乙肝或高風險行為的人群建議進行血清HBsAg、抗-HBc和抗-HBs檢測。乙肝感染者的配偶、性伴、家庭成員進行相關檢測,了解感染狀況。做到早發現和早治療。如為未感染者,建議接種乙肝疫苗預防感染。
4、丙肝需要早期診斷和治療(主動檢測,規范治療,良好預後)
丙肝病毒感染後多無臨床症狀,建議有輸血史、創傷性治療、共用注射器、多性伴、器官移植者、HIV感染者到正規醫療機構接受檢測。通過早期診斷和規范治療,70%的丙肝患者可以實現治愈。
四、預防
甲型肝炎系由攝取甲型肝炎病毒污染食物而感染,故流行率很大程度取決於該地的環境衛生狀況、傳播程度與生活經濟條件和衛生知識水平密切相關。乙型肝炎病毒最主要通過血液傳播,因而最重要的傳播方式是母嬰垂直傳播和醫源性感染,預防措施為:
1、管理傳染源
對急性甲型肝炎患者進行隔離至傳染性消失,慢性肝炎及無症狀、HBV、HCV攜帶者應禁止獻血及從事飲食幼托等工作,對HBV標志陽性肝病患者,要依其症狀、體征和實驗室檢查結果,分別進行治療和管理指導。
2、切斷傳播途徑
甲、戊型肝炎重點防止糞-口傳播,加強水源保護食品及個人衛生,加強糞便管理。乙、丙、丁、型肝炎重點在於防止通過血液、體液傳播,加強獻血員篩選,嚴格掌握輸血及血制品應用,如發現或懷疑有傷口或針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可能時,可應用高效價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器介入性檢查治療,器械應嚴格消毒控制母嬰傳播。
3、保護易感人群
人工免疫特別是主動免疫為預防肝炎的根本措施,然而有些肝炎病毒(如HCV)因基因異質性,迄今尚無可廣泛應用的疫苗。甲肝疫苗已開始應用,乙肝疫苗已在我國推廣取得較好的效果,對HBsAg、HBeAg陽性孕婦所生嬰兒,於出生24小時內注射高效價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同時接種一次乙肝疫苗,於出生後1個月再注射HBIG和疫苗。
對病毒性肝炎要盡早發現、早診斷、早隔離、早報告、早治療及早處理,以防止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