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肝病網 >> 肝部疾病 >> 乙肝 >> 關於乙肝 >> 乙肝口服抗病毒治療中常見的三大誤區

乙肝口服抗病毒治療中常見的三大誤區

  誤區一:不規范停藥

  現象1:還沒開始用藥,就一直詢問醫生服藥後能不能盡快停藥。

  現象2:以停藥為治療目標,檢測指標稍有好轉就自行停藥。

  專家建議:

  無論是國外還是中國的乙肝防治指南均統一、明確指出:乙肝抗病毒的治療目標是延緩疾病進展、減少肝硬化、肝癌的發生,這才是乙肝抗病毒的根本目的。關於停藥問題,2010年最新版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明確指出:在進行口服抗病毒治療的患者中,大三陽患者總療程至少要2年,而小三陽患者的總療程至少2.5年,同時指出,療程越長,復發率越低。近期國內的一項萬人調研結果顯示:在口服抗病毒患者中,52%患者自行停藥,自行停藥的患者種有57%的患者病情加重。

  誤區二:隨意換藥

  現象1:治療期間,因擔心耐藥問題,自行換藥。

  現象2:聽別人說用哪個藥的效果好,就自行換藥。

  專家建議:

  首先乙肝治療用藥應規范,應在醫生建議下使用。其次,目前上市的幾種口服抗病毒藥物的效果都不錯,但大都存在交叉耐藥,單藥之間來回換藥可能導致多重耐藥的發生。

  目前,國內外越來越多的臨床數據證實:在口服抗病毒治療過程中,半年是個關鍵點。比如開始治療時選用拉米夫定,治療半年時進行檢測,此時如果HBV DNA水平不可測,表示效果良好,繼續拉米夫定單藥治療即可;如果HBV DNA水平雖然下降了,但仍可測到,說明療效不佳。在原藥基礎上再加用一個耐藥位點不同的藥物(阿德福韋酯),其治療效果及遠期耐藥率明顯優於換藥。

  誤區三:過分恐懼耐藥

  現象1:“因噎廢食”:因過分恐懼耐藥而拒絕使用任何口服抗病毒類藥物,從而導致疾病進展。

  現象2:“耐藥至上”:隨著近年來耐藥論的熱炒,很多剛開始治療的乙肝患者在選擇藥物時只看耐藥率,不考慮其他治療因素,從而導致在長期治療過程中因為經濟、副作用等原因不得不放棄治療或不得不換藥,反而導致疾病的進展或耐藥率的升高。

  專家建議:

  首先耐藥是目前已上市的幾個口服抗乙肝病毒藥物的共性,所有的口服抗乙肝病毒藥物都有可能產生耐藥,但耐藥並不可怕,經過10年以上的經驗積累,醫生在沒有產生耐藥的時候就可以預測耐藥的發生,並及時采取措施預防耐藥,即使耐藥出現了,通過挽救治療同樣可以重新獲得病毒學抑制。

  其次,對於即將准備口服抗病毒藥物治療的慢性乙肝患者,首先要明確抗乙肝病毒治療的長期性,然後再選擇藥物,在選擇藥物時須從經濟、藥物安全性、是否延緩疾病進展等方面來綜合考慮作出選擇,這樣才能實現慢性乙肝長期抗病毒治療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