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將體質虛弱稱體虛,把慢性疾病的虛弱稱虛證,並將虛弱分為氣虛、血虛、陰虛、陽虛四種類型,結合心、肝、脾、肺、腎五髒,則每一髒又有氣、血、陰、陽虛弱的類型,如肺氣虛、脾陽虛等等,中醫理論是講平衡的,只要人體氣血陰陽平衡,就是健康,不足的是虛弱,需補養,多余的是病邪,要祛除,以其達到新的平衡,恢復身體健康。體虛是機體某些功能有所減退,不一定患病,即西醫所稱之“亞健康”,如不及時補養、調節和調理、令進一步發展,對健康不利。
治療虛弱,根據中醫“虛則輔之,實則瀉之,熱則寒之,寒則熱之。”的原則,需通過進補來調整虛實,進補有補氣、補血、補陰、補陽四個方面,並需依照各人的體質和病證中行辨證辨體進補,進補有藥補和食補,不論是采用藥補還是食補,均是為了補虛扶正,食補有時比藥補更為重要,因為食補不僅可補虛祛邪,並可扶正,達到補虛扶正的要求,使機體的氣血陰陽達到新的平衡,恢復健康,故有“藥補不如食補”之說,進補是為了補虛扶正,若不虛而補、補之過度或不當的進補均可引起不良反應,如壯實的人服了人參、阿膠等性溫的補氣血藥物,會出現食欲減退、惡心、飽脹、便秘、頭暈、咽痛、牙龈虛浮出血。又如怕冷、大便溏薄的陽虛者服了生地、麥冬、鱉甲等補陰藥食物,會更加怕冷、腹瀉、腹痛等,這些都是因進補不當,損傷了胃氣,違反了中醫辨證說辨體施補的原則。
下面簡要介紹一些體虛的食補食品和藥膳食療方:
一:氣虛:氣虛之體的主要表現為;少氣懶言、全身疲倦乏力、聲音低沉、動則氣短、易出汗,頭暈心悸、面色萎黃、食欲不振,虛熱,汗,脫肛,子宮下垂,舌淡而胖,舌邊有齒痕,脈弱等,為功能減退,不一定有病,氣虛者需補氣,補氣的藥物可選用人參、黃芪、黨參等。
1.補氣虛食品:牛肉、雞肉、豬肉、糯米、大豆、白扁豆、大棗、鲫魚、鯉魚、鹌鹑、黃鳝、蝦、蘑菇等。可經常交替選服。
2.補氣虛藥膳食療方舉例:玉珍雞:母雞一只洗淨,雞肚內放入桂圓、荔枝干、黑棗、蓮子、枸杞各30g,加調味蒸食,可補氣養精:黃芪蒸鹌鹑:黃芪6-9g,鶴鹑2只共蒸食,可補氣虛。
二:血虛:血虛之體的主要表現為:面色萎黃蒼白,唇爪淡白,頭暈乏力,眼花心悸,失眠多夢,大便干燥,婦女經水愆期、量少色淡、舌質淡、苔滑少津,脈細弱等。進補宜采用補血、養血、生血之法,補血的藥物可選用當歸、阿膠、熟地、桑椹子等。
1補血虛食品:烏骨雞、黑芝麻、胡桃肉、龍眼肉、雞肉、豬血、豬肝、紅糖、赤豆等,可經常交替選用。
2補血虛藥膳食療方舉例:當歸烏骨雞:當歸、黃芪各15g放入紗布袋中與烏骨雞一只共蒸煮,吃雞肉喝湯,可補血虛。阿膠糯米粥:阿膠9g(打碎)與黑糯米60g共煮粥服食,可補血虛。
三:陰虛:又稱陰虛火旺,俗稱虛火,陰虛之體的主要表現為:怕熱,易怒,面頰升火,口干咽痛,大便干燥,小便短赤或黃,舌少津液,五心(二只手心、二只腳心與頭頂心)煩熱,盜汗,腰酸背痛,夢遺滑精,舌質紅,苔薄或光剝,脈細數等。進補宜采用補陰、滋陰、養陰等法,補陰虛的藥物可選用生地、麥冬、玉竹、珍珠粉、銀耳、冬蟲夏草、石斛、龜板等。
1.補陰虛食品:甲魚、燕窩、百合、鴨肉、黑魚、海蜇、藕、金針菇、枸杞頭、荸荠、生
梨等,可經常交替選服。
在通過閱讀完小編的介紹之後我們對於肝腎陰虛的有效治療方法有了了解,能夠了解他的這些治療方法,才能夠在患病的時候科學的做好治療,避免陷入治療的誤區。早一些遠離肝腎陰虛擁有健康才是最為關鍵的。也希望人們調理好飲食注意飲食的健康多吃一些有營養的食物。